课程简介
《巧借信息技术,构建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》课程简介
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,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、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。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,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。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,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、传播和提取方式,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。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,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和课堂带来的影响变化是巨大的。
在智慧教育环境中,师生能利用各种智能终端获取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;电子白板和触控技术实现了教学者、学习者之间的多元形式的互动;师生利用课堂反馈系统进行实时交互;课堂实录系统对课堂中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记录,并存放在云存储服务器上供学习者和教学者使用;再者由于2020年的受新冠疫情的影响,教育又掀起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在线教学,借助云教育资源服务平台,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和服务,开启了信息化教学的伟大实践。
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部分:视频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、交互式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、平板电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、授课宝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、录制视频课构建线上课堂教学。
其中每章又细分为3-4个小节,每小节都有相应的小节概述、课堂实例观摩、专家点评、制作方法指导等内容。本课程主要以课例观摩、制作方法指导为主,例如5.1线上教学新课观摩、5.3线上教学习题课观摩、1.3教学视频资源的获取途径、1.4.2运用Camtasia Studio 9编辑教学视频资源、2.4简单操作希沃白板5、3.4希沃白板互动课堂操作技巧、4.3授课助手的操作小技巧、5.2利用WPS录制视频课的简单操作方法、5.4利用notability软件制作习题课的简单操作等等,让老师亲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全过程,感受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、新颖和高效。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希望老师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学会信息技术软件的一些操作小技巧,更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,教学的实际需要等各种客观因素,尝试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,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,优化课堂教学结构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
课程老师介绍

杨海兰,一级教师,200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,学士学位。毕业后一直在相城实验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。
工作至今先后被评为“阳澄湖教育人才”、区“学科带头人”、市“青蓝文明岗”、市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”优秀学员、区“先进工会个人”、区“教学能手”、区“教坛新秀”、区“优秀师徒”、优秀“支教教师”。
工作至今所获奖项有:
“一师一优课”《电能表与电功》获部优课,《电能表与电功》获全国电视课例三等奖、市级优课,拍摄国家级教育专题片《“未来教室”引领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》并获省二等奖,《光的直线传播》全国电视课例二等奖,《杠杆平衡条件演示仪》获省实验创新一等奖,市实验创新自制教具获一等奖,市创新实验说课获二等奖,“一师一优课”《光的折射》、《光的直线传播》获市优课,“视力的矫正”和“机械效率”市微课大赛获二等奖,市自制教具获二等奖,《杠杆》实验教学说课获市三等奖,市“把握学科能力竞赛”三等奖,市“试题、命、解、评” 比赛三等奖。
有7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,另多篇论文、教案获市级奖。多次开设市级、区级公开课并获好评。
2011年参与了《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研究》市级课题,并已结题,2016年主持市级重点课题《智慧校园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自主学习研究》已结题。
2012年至今,在百度文库建有物理教学资源库,其中有32篇自创课件和练习卷被评为优质资源。自创物理实验自学网站:http://www.szxcedu.com:8001/dtree/index.asp?d=8,生成实验自学视频二维码,编辑带有二维码的初中物理电子书。
教育格言: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,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。
感悟:也许,我们尽一生努力,也不能成长为名家,但只要为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认真地学习过,倾情地实践过,深入地思考过,这付出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。假如每一个教师都能以“博学、笃行、深思”为自己的座右铭,我们就一定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专业成长。